个人格言: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
车家琪,1992年1月生,中共党员,山东沂南人。2011年9月考入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,2015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。2015年9月保送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机械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,并于2018年6月获工学硕士学位。2018年9月继续在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,目前为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8级1班博士研究生。研究生期间曾先后担任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大学生党建信息员、大学生党建研习会副会长、机电工程学院研会副主席、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助理、机电研15-4班班长和机电研15-4班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等,个人曾获评山东省优秀毕业生、第十五届研究生“学术十杰”、优秀学生党员、优秀共青团干部、优秀共青团员、优秀研究生干部、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。
该生思想积极,积极参与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。研究生期间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员专题网络培训示范班、我校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学习并顺利毕业;担任大学生党建研习会副会长,先后组织3期灼辉论坛、学院调研、项目交流和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;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基层党建创新项目1项;受聘担任大学生党建信息员,负责学校组织部和学院学生党总支之间的交流。
该生学习刻苦,多次荣获学习奖学金。研究生期间先后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(2次)、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奖学金、胜利成才奖学金、中原油田奖学金、学业一等奖学金及优秀生源地奖学金,目前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,为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。
该生善于创新,取得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。研究生期间以本人1作或导师1作、本人2作先后在Petroleum Science、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、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,其中SCI、EI论文6篇,包括卓越领军期刊1篇、国际TOP期刊2篇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,目前授权9项,获得软件著作证书4项。参加科技比赛30余项,其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项,包括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、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、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、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、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、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中国•山东(青岛)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优胜奖等。
该生注重实践,积极参与现场实习。该生师从王旱祥教授,研究方向为钻磨铣工具性能分析与优化,王教授言传身教、身体力行,对车家琪博士课题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“研究课题要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”。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的时候,王教授就强调,作为典型的工科研究生,研究课题不能盲目追求研究热点,为了研究而研究,为了创新而创新,而应该立足实际工程需求,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。“做人要务实,做事要踏实”。王教授多次教导他的学生,课题研究不能急于求成,而要脚踏实地,理论薄弱学习理论,仿真不会学习仿真,没有实验就要想办法创造实验条件,这样才能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,有条不紊的完成课题研究。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多去油田现场看一看”。在王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,围绕课题的开展,该生长期在东营万意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生产实习,并先后前往了山东济阳、山西柳林、山东东营、内蒙古苏里格等油气田参与现场施工,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,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实践来验证研究成果。围绕钻磨铣工具的分析与优化,该生在研究生期间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项,作为负责人申请创新工程3项,目前结题2项。2019年10月前往山西柳林石西区块,开展SX-T-02井的钻磨铣施工作业。2019年11月前往山东东营桩74区块,开展Z74-10-2井钻磨铣多级压裂球座的现场施工作业。先后为中石化、蓝焰煤层气公司等提供技术,现场施工效率提高36.5%以上,研究成果获得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、石油科技公司等多家单位鉴定,个人获得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、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等。
该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,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。担任班长,全面负责班级日常事务,积极开展班级各项工作,班级获评“山东省级先进班集体”荣誉称号;担任党支部副书记,辅助支部书记开展支部党建工作,学生党支部获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立项(全校3项),同时获评“示范党支部”(学院1项);担任院研会副主席,参与组织研会工作,分管学生党建工作,组织“重走长征路”等多项活动,参与组织博萃节、博韵节期间的各项活动;担任辅导员助理,辅助辅导员完成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、奖学金评定等事务。
总结来说,该生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,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,政治立场坚定。学习勤奋努力、成绩优秀,能认真钻研专业知识、埋头苦干、具有探索精神,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手段,深入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,并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,体现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。以学术科研为中心,在学生工作、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。